之一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Memorial for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对德国人的印象,要从他们开车的样子说起。
路上很多好车。宝马、奔驰,偶然飘来一辆法拉力或保时捷。不时也能看见经典的Jaguar E-type什么的。
财力雄厚。
司机戴墨镜,神色冷漠,或者冷静。在没有时速限制的autobahn上风驰电掣,超过两百公里都面不改色。
笃定自信。
这是最初的印象。然后来到柏林几天,参观了几个历史名胜,都觉得他们在处理各个古迹的态度上处处显示了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气度。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柏林围墙,国会大厦(Reichstagsgebäude)
宪兵广场 (Gendarmenmarkt )
查理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e)
不张扬,不喧哗,这些建筑物本身已经散发出一股很震撼的气势。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却是另外一回事。
2711块长方形水泥碑,大小高低不一,占据了柏林市中心的黄金地带大概四个足球场的面积。在纪念碑底下的地下挡案展览馆展示了欧洲犹太人惨遭纳粹德国屠杀的资料。 展览馆不算大,但是设计得用心,诚恳,没有丝毫掩饰罪行的企图,坦然把德国最黑暗的历史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手册上写了展览馆可能不适合十四岁以下的孩童参观。一问之下,年轻的职员说有一些照片的画面可能会让小朋友感到不安,但是家长可以决定要不要让孩子进去。我们决定进去再说。结果十二岁的老大很用心的细细读完大部分的资料,还一度泪满眼眶。老二看了一会儿,有点不耐烦。我来到一张照片前,只见画面中一个纳粹兵用推泥机处理满天满地的尸体,好像还在微笑。我马上决定不让他再看下去。
从柏林回来后,我重读了Elie Wiesel的Night。 多年前读的时候,心里是为犹太人痛的。重读以后,我不禁替今天的德国人感到难过。
有个德国朋友曾经说过德国人不能像美国人一样常常大声说自己多么爱国。
另外一个也说如果没有必要,她不会在荷兰说德语。
这个包袱,多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