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hoto courtesy of Kuanth
|
八十年代。四个十来岁的少女,趁着其中一人的父母在节日期间出国旅游,搞来一本图文并茂的圣诞大餐食谱,依样画葫芦,把他们家厨房弄得天翻地覆。鸡扒、马铃薯、沙拉放在不成套的盘子里,配上东拼西凑的刀叉和装着苹果汁的高脚杯,再点上从家里神台下抽屉偷来的红蜡烛,照着书中照片上的样子把餐桌布置得似模似样。大家还特地打扮一番,在音乐声中一起彩排各自憧憬的未来。
这几年混在洋人堆里,看到不同国家的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都不尽相同,连我们熟悉的负责派礼物的圣诞老人Santa
Claus,也有Sinter Klaas, Father
Christmas 等不同的版本。 许多朋友忙着追赶已经十分商业化的圣诞潮流同时,很在乎孩子们是否懂得圣诞节的意义和节日特有的一些传统。
我被他们影响,也很愿意相信圣诞老人神话,每年平安夜都给阿乐阿和两兄弟制造一点惊喜,所以到今天他们还是相信他老人家的存在。今年重读《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也心血来潮翻出一串铜铃逗他们。
七月回新加坡度假,约了如璇喝咖啡,她突然提到出书大计。我一边强装镇定,一边算计着要如何劝她悬崖勒马。后来听她呼天喊地说人家等着稿子,她却挤不出半个字的窘境。不久她说书出来了,要了我的地址,《过年咯!》就飘洋过海地来了。
金发碧眼的邮差还没踏出院子,我就手忙脚乱地把包装拆掉,迫不及待的翻阅。灶神、年兽、年夜饭这些曾经熟悉的字眼跳跃在色彩斑斓的书页间。我什么时候竟然把这些都忘了呢?这几年老是在庆祝圣诞节,过年后就再也没有精力搞什么农历年了。这么多浪漫的传统,我竟然从未好好珍惜利用。看来今年得动动脑筋娱乐一下两个小朋友。
金发碧眼的邮差还没踏出院子,我就手忙脚乱地把包装拆掉,迫不及待的翻阅。灶神、年兽、年夜饭这些曾经熟悉的字眼跳跃在色彩斑斓的书页间。我什么时候竟然把这些都忘了呢?这几年老是在庆祝圣诞节,过年后就再也没有精力搞什么农历年了。这么多浪漫的传统,我竟然从未好好珍惜利用。看来今年得动动脑筋娱乐一下两个小朋友。
喜欢书中的文字,没有那种硬生生要“传递中华文化传统价值”的常常让我打哈欠的说教。的确,学习应该是快乐的,阅读更应该令人愉快。书中有些地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漫画得很。比如奶奶在百忙中还要做面膜护理、突然加插的英文“hello,I’m the kitchen god!”、还有彤彤祝奶奶早生贵子等等,都很有幽默效果。
![]() |
photo courtesy of Kuanth |
往事如烟。
安排圣诞老人在平安夜上门派礼物容易处理。在这个找不到一家像样中餐馆的地方,我该到哪里去弄一座灶神像?